|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 | 兒童飲食口味養成
訊息公告>營養新知 |
董氏基金會 第七期營養新知
兒童飲食口味養成
Development of Taste Preferences in Children
為了解人類對於甜鹹口味的習慣養成,長期以來專家學者做了多項研究探討,環境因素為鹹味味覺養成的主因。早期控制鹽份的攝取,可改變對食物鹽味上的偏好。美國莫乃爾化學感官中心(Monell Chemical Senses Center)對於兒童與其父母高濃度鹽份口味偏好的實驗與許多類似實驗結果相同,發現兒童都比其父母還要偏好重口味,此外,不論白人或黑人,兒童的首選皆為較鹹或較甜的重口味。另一個莫乃爾中心的實驗中,專家對9~15歲的兒童與成人,以蔗糖,乳糖,食鹽口味做甜鹹口味測試的偏好相較,測試結果也發現兒童比成人更喜愛重甜味或重鹹味(DESOR, et al., 1975 and Beauchamp, et al., 1990)。
口味養成應從小培養,若兒童自小即偏好重口味,從小累積不健康的潛在因子,長大之後可能也很難再改變既有習慣。此時,父母的教養即為口味養成的關鍵因素。
父母本身的飲食行為,對於兒童食物偏好的發展極為重要。對於食物的偏好,一開始由基因決定體質,例如喜好甜味或鹹味或不喜苦味與酸味。尤其2歲以後,有可能因為某一次嚐試新穎特別的食物,帶來不舒服的感覺,從此對其產生反感(Benton D, 2004)。
遺傳的體質可以從生活經驗中做調整,父母在兒童發育早期階段扮演重要的角色。父母的風格對於兒童食物偏好發展是個關鍵因素,兒童大都喜歡在正面溫馨的氣氛下用餐。兄弟姊妹、同儕、父母同時扮演兒童的模範,以鼓勵兒童嚐試新的食物,新的食物重覆出現在餐點裡,削減兒童不喜歡的程度,此時可提供低能量食物讓兒童處於能量均衡的狀態。寧願限制某種食物品項的增加也不要造成兒童對於食物偏好的降低,如果勉強兒童進食,可能會出現反效果(Benton D, 2004)。
營養教育策略,飲食中可加入營養資訊增強兒童對食物的認知、給與有限制的資訊誘導兒童改變偏食的行為、教導父母健全的兒童飲食發展,在於了解其天生的飲食喜好,並讓兒童了解健康食物的重要(Benton D, 2004)。
資料來源
-
Beauchamp GK & Cowart BJ. Preference for high salt concentrations among children. American Psychololgical Associatiton. 1990.
-
Benton D. Role of parents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food preferences of childre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obes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2004.
-
DESOR JA, GREENE LS, & MALLER O. Preferences for sweet and salty in 9- to 15-year-old and adult humans. SCIENCE. 1975, VOL. 19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