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作者/王暄茹 圖片/陳德信 | 康健雜誌 - 2013年3月9日 下午3:22
醫生說感冒時要吃清淡點,難道平常愛吃的,生病就都不能吃了嗎?到底怎麼吃,感冒才能快點好?
感冒時就是要吃清淡些,這套話術大概許多人都會背了,但到底要怎麼吃才是清淡?如果已經味覺、嗅覺鈍鈍,食之無味,為何還要吃得清淡?
其實,清淡飲食的目的是為了降低腸胃道的負擔,讓身體全力與病毒打仗,「別讓身體花太多力氣在消化食物上,」美兆健康管理中心營養科主任詹恩慈說。醫生們說的「清淡」是指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比如果汁會比新鮮水果好,不致花費腸胃較多時間去消化纖維質。她建議,應多攝取容易消化且能輕易獲得營養的飲食。
依據不同類型的感冒如呼吸道、腸胃道症狀,飲食原則也有差異:
呼吸道症狀的感冒
不需過於清淡,但得避油膩
鼻塞、流鼻水、喉嚨痛、咳嗽是感冒常見的呼吸道症狀,雖不致影響腸胃道消化功能,但會讓食慾變差,味覺、嗅覺變鈍,甚至有苦澀味。詹恩慈提醒,準備三餐時要留意下列三大原則。
-
以最少量、濃縮的飲食獲取最高熱量。
這是為在缺乏食慾或味覺苦澀的情況下,多攝取身體所需能量,如濃湯所含的熱量及營養素就比清湯多;如果習慣吃中式早餐稀飯、豆腐的人,可在豆腐上撒點肉鬆、海苔;蒸蛋時加一點點香菇丁和肉末就成了茶碗蒸,這都是在少份量食物中增加熱量的方法。
-
選擇高品質蛋白質,增加身體修復能力。
高品質的蛋白質包括豆腐、豆漿、和蛋類等,詹恩慈自己感冒時就會吃一點蒸蛋。深海魚也是,因屬於較好消化的短鏈蛋白質。
雞湯中也含有蛋白質,加上熱湯沖刷黏膜會比較舒服,但不建議吃肉,因大塊肉類原本就較不易消化,加上醫生有時會加開胃藥、胃乳片以免感冒藥傷胃,但胃藥會抑制胃酸分泌,更降低胃消化肉類的功能。
牛奶則容易生痰,有些人的乳糖耐受性低,也容易拉肚子,中醫師及營養師都不建議以牛奶作為攝取蛋白質的來源。
-
以流質食物為主,減少腸胃消化負擔。
詹恩慈建議以果汁代替新鮮水果,雖然果汁缺少纖維質,但反倒能降低腸胃負擔,「我不建議平常喝果汁,但感冒時喝果汁能幫忙補充維生素C及水分。」
酸酸甜甜的果汁如奇異果汁、柳橙汁等都有豐富的維生素C,且酸甜味道能夠刺激食慾、去除口中的苦澀味。她建議,偶爾也可以試試類似泰式料理中的酸味和甜味,但千萬不要辣味。
敏盛醫院護理長楊淑君則建議熬點好消化的粥,比如將蔬菜和排骨肉卸下切碎熬粥,或將瘦肉換成鱈魚、仔魚等都可以。
另外,食材選擇上,可挑選富含維生素B、C和β胡蘿蔔素,和具有抗發炎、抗氧化功效的食物,如蒜頭、咖哩、洋蔥、紅心地瓜等。咖哩中的薑黃素和洋蔥的槲黃素都屬於很好的抗發炎成分。
烹調方式最好以蒸、燙、煮較清淡的方式為主。比如燙青菜可以加一點點蒜頭、醬油和含有omega-3脂肪酸的初榨橄欖油,嘗起來有點像和風醬。
閱讀其他更多相關資訊請上康健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