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味酒含糖量驚人 立委促修法標示含量
調味酒深受女性消費者或是銀髮族的喜愛,但台灣目前沒有強制規定酒類的成分、熱量等標示下,許多調味酒的含糖量直逼含糖的碳酸飲料,飲用過量恐造成人體負擔。對此,民間團體呼籲政府應參考國際規範,儘速修法規定酒類的含糖量等資訊標揭露,讓消費者有知情權及選擇權。
◎「甜」蜜負擔 調味酒含糖量直逼7顆方糖
調味酒喝起來香甜順口,在超商、量販店、大賣場容易買到,深受大學生、女性消費者甚至是銀髮族的喜愛,再加上調味酒行銷常以新鮮水果圖案、或強調添加果汁,給人較健康、低熱量又無負擔的錯覺。但事實上,調味酒的含糖量與熱量相當驚人,「甜」蜜的負擔可不小。
根據董氏基金會耗時2年的市調結果發現,高達7成以上的市售調味酒沒有完整標示成分,消費者喝下多少熱量、多少糖、吃下什麼添加物等都無從得知,一般酒類若以酒精濃度估算的熱量往往還會被低估,可差距近200大卡,一瓶調味酒的含糖量甚至有7顆方糖之多,容易造成熱量與含糖量攝取過多的風險。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組長潘紀綸呼籲政府應該重視酒類標示不清的問題。她說:『(原音)平均來講,調味酒每100ml大概含有9克的糖,如果以市售比較常見的容量一罐330ml來換算的話,一罐大概就是會含7顆方糖的量,但是它沒有提供糖量的資訊,所以消費者可能會因此忽略他因此喝下了那麼多的糖量。』
◎比照食管法 清楚標示落實選擇權
國際上其實已有許多國家正落實酒品成分與營養標示,包括美國食藥署規範7%以下的調合酒和除葡萄以外的水果釀造酒須有成分與營養標示,日本調味酒包裝上也普遍見得到營養標示,但台灣卻遲遲不跟進,就連進口的調味酒原本罐身就有以外文標示更完整的成分內容,一旦進口到台灣後卻沒有完全翻譯出來。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認為,酒類清楚標示含糖量、熱量並不難,台灣應該要盡快有法源依據,讓消費者有知情權與選擇權。她說:『(原音)國外已經開始標了,我們希望我們有法源依據,成分要如實標示。我們食管法已經那麼嚴了,我們的酒也是個食品,但偏偏不在食管法裡面去管理,而是在菸酒管理法去管理。我不禁要說,菸酒管理法本身是稅制的考量,跟食管法的精神有點不太一樣,所以我們食藥署多點著墨,希望這個事情趕快有法源依據,讓消費者有所選擇的依據。』
民進黨立委黃秀芳認為詳實標示是業者對產品品質與銷售量負責任的態度;她將持續提案修正「菸酒管理法」,比照食管法要求酒類尤其是調味酒應標示內容物、食品添加物、熱量與糖含量等。另外,她也要求國營的台灣菸酒公司應首做表率、詳實標示。
對此,台灣菸酒公司啤酒事業部協理吳輝煌指出,願意會配合立法及政策,朝清楚標示的方向努力。
◎國際接軌 宣導業者自主揭露
財政部國庫署組長員旭潔則說,目前雖然法規未強制規定酒類有相關標示,但他們樂見我國業者仿效日本廠商的自主性要求規定,並宣導業者強化揭露,完善相關規範。員旭潔說:『(原音)強制性的標示事項,目前國際上大致上沒有這樣的強制規範,但像日本等等他們廠商有做自主性的規定,這部分我們歡迎、樂見。我們也瞭解委員針對菸酒管理法提出修正案,我們也會配合立法院審議的結果來做,這部分也會宣導業者來做相關標示的強化揭露,讓我們的作法能跟國際接軌』
酒類產品琳瑯滿目,消費者未來在挑選產品時,除了將口味、酒精濃度納為主要考量外,也要稍加查明含糖量與熱量等添加物的資訊,多為自己的健康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