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基金會提醒,現代人飲食日漸精緻化,為刺激消費者味蕾,市售食品常過度加工調味,因而常有油糖鹽含量過高問題;飲食風險不單只有食品衛生安全,均衡攝取飲食營養素也是健康根本!世界多國針對油糖鹽之攝取建議皆不斷下修,台灣也應加快腳步明訂規範,以保障國人食安,並與國際接軌。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表示,飲食雖然是個人選擇,但長期攝取不健康的高油糖鹽飲食,易導致過重或肥胖問題,及日後罹患代謝症候群、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機率,對國家的醫療成本也是不能忽視的沉重負擔。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2013年國人十大死因中,就有一半以上的疾病與不當飲食型態相關,包括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及高血壓性疾病等;另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也指出,不良飲食習慣為癌症主因,比率高達35%。
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說明,如2016年美國最新公告的飲食指南,即明訂糖、鹽、飽和脂肪的上限;另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建議成人和兒童每日游離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2000卡)的10%,並於2015年更進一步呼籲如能減半至5% (約25克)以下更有益健康;而成人如將脂肪攝取量減少至總熱量的30%以下有助於預防肥胖、飽和脂肪減少至10%以下及反式脂肪減少至1% 以下則可降低慢性病風險;還有鈉攝取量也於2013年最新建議成人每日應低於2000毫克(約5克鹽),至於孩童則依體型、年齡和熱量需求再酌減。另外,美國心臟學會對於添加糖攝取的建議更嚴格,2015年下修建議成人女性(1800卡)與男性(2200卡)分別應少於每日20及36公克。如附表一。
而台灣衛生福利部則只有於2012年在《國民飲食指標手冊》中明訂:「每日鈉攝取量應該限制在2400毫克以下。」,另於《每日飲食指南手冊》中說明:「三大營養素佔總熱量比例範圍為:脂質20~30%」,至於糖攝取量則是完全沒有依據。如附表一。
許惠玉主任強調,長期攝取過量的糖易導致肥胖及新陳代謝症候群等;美國癌症研究會2009年研究發現一週飲用兩杯以上含糖碳酸飲料的人,比起完全不喝的人更容易罹患胰臟癌;美2014年研究也指出,少女常喝含糖飲料易導致初經提早,可能提升乳癌罹患機率;另外,糖也易使人上癮,並伴隨著負面情緒、憂鬱、過動、暴力及酒精藥物濫用傾向等行為改變。而脂肪攝取過量則易造成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及增加乳癌、子宮內膜癌、大腸直腸癌及攝護腺癌等癌症的發生率;反式脂肪還會提升腦中風、冠狀動脈心臟病、記憶力受損、失智症及不孕等風險。
董氏基金會呼籲,台灣應盡速明訂規範,使國人在飲食方面有所參考依循,廠商也可依此基準來檢視改善現有產品配方,或是開發更健康的新品。
附表一:
|
世界衛生組織(WHO) |
美國2015~2020
飲食指南
(2016年1月公告) |
台灣衛生福利部 |
糖 |
成人和兒童每日游離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2000卡)的10%,於2015年更進一步呼籲如能減半至5% (約25克)以下更有益健康。
另美國心臟學會對於添加糖攝取的建議更嚴格,2015下修建議成人女性(1800卡)與男性(2200卡)分別應少於每日20及36公克。 |
糖攝取量應低於每日總熱量的10%以下,約50克。 |
未訂定 |
脂肪 |
成人如將脂肪攝取量減少至總熱量的30%以下有助於預防肥胖、飽和脂肪減少至10%以下及反式脂肪減少至1%以下則可降低慢性病風險。 |
飽和脂肪比率應低於每日總熱量10%以下。 |
2012年《每日飲食指南手冊》中說明:「三大營養素佔總熱量比例範圍為:脂質20~30%」 |
鹽 |
2013年最新建議成人每日應低於2,000毫克(約5克鹽),至於孩童則依體型、年齡和熱量需求再酌減。 |
食鹽攝取量每日應低於2300毫克,約1茶匙。 |
2012年《國民飲食指標手冊》中明訂:「每日鈉攝取量應該限制在2400毫克以下。」 |
董氏基金會製表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官網、衛生福利部官網、美國2015~2020飲食指南
關鍵字:飲食指南、飲食指標、攝取量建議、慢性病、糖、脂肪、鹽、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