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 | 2014年幼兒園餐點營養品質調查報告
訊息公告>研究調查 |
2014年幼兒園餐點營養品質調查報告 | 2014/09/09 |
|
2014年幼兒園餐點營養品質調查報告
2014/9/10
本次幼兒園菜單由董氏基金會分析,逐份檢視全台120所公私立幼兒園菜單內容,菜單日期為2014年2至5月之間一個月份(17-20天),以一個月的菜單為分析單位,其中有5所僅提供一週的菜單,另有3所沒有明確註明供應點心,其他園所每天提供早上點心、午餐和下午點心。
調查發現,幼兒園平均每週供應6次以高油糖鹽方式烹調的菜餚、4.5次高油糖鹽點心。顯示孩子們在幼兒園中吃的餐點菜餚,有很高的比例是炒麵、漢堡甚至焗烤等高油食物,而幼兒園供應的點心也多是泡芙、小西點、餅乾之類的食物,還有紅茶、奶茶等含糖和咖啡因飲料。提供這麼多不健康食物,也難怪健康食物如100%乳品供應不足,反倒是吃下許多加工食品或含糖飲料。
董氏基金會表示「2~5歲是飲食習慣建立的關鍵期,此階段幼兒主要受「家庭」與「幼兒園」的影響,因此幼兒園供應之餐點甚為重要,建議主管機關應訂定幼兒園餐點營養標準,減少供應高度加工的食品,例如貢丸、雞塊、甜不辣,及以高油、高糖、高鹽方式烹調的菜餚,並多供應蔬菜、水果和全穀根莖類食物。」因此幼兒園供應之餐點甚為重要,建議主管機關應訂定幼兒園餐點標準。
★ 加工食品多、高油鹽糖食物多、健康食物少
--一週供應4.5次泡芙、小西點、餅乾等高油糖鹽點心
-- 健康食物(乳品與全穀根莖類主食)供應不足
深入分析幼兒園菜單內容,會發現不健康的飲食供應頻率,大多比建議供應次數高(見表二)。以泡芙、小西點、餅乾等高油糖鹽點心為例,一週供應4.5次,幾乎一天會吃到一次,高於建議次數(3次);而魚肉類半成品(丸類、蝦捲、香腸、火腿、熱狗、雞塊等)及澱粉類加工品(甜不辣、米血糕等)出現頻率也高於建議供應次數。除此之外,幼兒園還會以含糖飲料及含糖的優酪乳和調味乳當作點心。這些不健康食物成本較低又受孩子們歡迎,在便宜行事的考量下,此類食物常常成為降低成本、節省時間的首選,但長遠來說,對於孩子們的健康卻是不利的影響。
「健康的飲食」則仍有不足之處。幼兒園在蔬果的供應較為足夠,但100%乳品和全穀根莖類主食,則明顯少於每週建議供應次數,營養遠遠不足。建議幼兒園可增加健康食物和減少不健康食物的供應,以維護孩子們的飲食健康。
表 幼兒園食物建議與實際供應次數之比較
|
董氏基金會建議供應次數 |
實際供應次數 |
不健康的飲食 |
高油糖鹽點心(泡芙、小西點、銅鑼燒、沙其瑪、餅乾等) |
3次以下/週 |
4.5/週 |
高油糖鹽烹調餐點 (漢堡、炒飯(麵、米粉)、燴飯(麵、米粉)、義大利麵、滷肉飯、焗烤飯(麵)、油飯等) |
總餐點供應次數之1/3
(約5次以下/週) |
6.0/週 |
澱粉類加工品(炸薯餅、甜不辣、米血糕等) |
不供應 |
0.8/月 |
魚肉類半成品(組合雞塊、火腿、熱狗、花枝丸等) |
不供應 |
3.8/月 |
含糖飲料
(紅茶、奶茶、汽水、可樂、冬瓜茶、稀釋果汁、運動飲料等) |
不供應 |
1.7/月 |
優酪乳和調味乳 |
不供應 |
0.5/月 |
健康的飲食 |
100%乳品 |
3次以上/週 |
0.7/週 |
澱粉類主食 |
3次以上/週 |
1.2/週 |
水果 |
3次以上/週 |
3.6/週 |
資料來源:董氏分析整理
立委王育敏與兒福聯盟、董氏基金會共同提出四點訴求,盼建立完善規範及把關機制,讓孩子在幼兒園裡快樂學習,吃得營養又健康:
- 教育部應於一週內全面清查黑心油是否流入幼兒園,並應修正「幼兒園教保服務實施準則」,比照國中小餐點抽查機制,由各縣市政府教育局(處)針對幼兒園餐點進行不定期抽查。
- 教育部應儘速建置優良食材供應商平台,供公私立幼兒園採買參考。
- 教育部應比照國中小餐點把關機制,於三個月內訂出「幼兒園餐點食物內容及營養基準」,並納入幼兒園基礎評鑑項目中,確保執行面能落實。
- 幼兒園菜單應做到食材、烹煮方式等資訊透明化,讓家長明確知道孩子在幼兒園的飲食內容;幼兒園在設計菜單之前,應先諮詢營養師的專業意見,落實營養均衡原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