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29
自由時報/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
您愛喝含糖飲料嗎?營養師表示,因人工果糖成本低,多數市售含糖飲料都會添加人工果糖,但人工果糖不僅無法調節人體攝食量及體重,還會刺激飢餓素增加,越喝越想吃東西,發胖危機大增,最好是不要選擇添加人工果糖的飲料,蔗糖也比人工果糖好。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主任金惠民指出,現代人被口感「害死」,不該Q的食物卻標榜Q,小孩嫌乳酸飲料太酸,飲料就加糖,單純燕麥片泡水對身體很健康,但製成飲品又加糖,其實都不利健康;許多民眾誤以為運動飲料只是水,卻不知道裡面添加人工果糖,即使是果汁飲料,若原汁含量不是100%,甜味來源也多另加人工果糖。
金惠民指出,糖類攝取最好來自天然果糖,若覺得無糖飲料無味、或無糖優酪乳太酸,可以利用水果的天然甜味調味,例如將水果打泥與無糖牛奶混合,就有果香甜味;無糖優酪乳太酸不敢喝,可以鳳梨、蘋果切片,一起喝就比較順口。
金惠民解釋,天然果糖是一種單糖,包括蜂蜜、水果、根莖類蔬菜都有天然果糖,每100公克水果中的果糖含量大約2至9公克,以經常食用的香蕉、橘子、鳳梨為例,果糖含量分別為5.9公克、4.6公克、3.7公克;每10公克蜂蜜的果糖含量約為4.3公克。 天然果糖普遍存在於許多食品,而人工果糖(高果糖玉米糖漿)多利用基因改造的玉米分解為葡萄糖和果糖的綜合體,依含糖量分為42%、55%及90%,目前應用最廣的是55%,每25公斤約500至600元,以700㏄的全糖飲料,人工果糖成本僅約1.5元,且甜度穩定,成為加工食品的好幫手。
金惠民解釋,市售含糖飲料700㏄就有70公克的糖,熱量約280大卡,等於4至5個中型水果的熱量,民眾若常喝加糖飲料,尤其是人工果糖調製的飲料,體重及血脂肪與日俱增,極易成為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的高危險群。金惠民說,國外研究發現,雖然果糖在人體內代謝時,不需要胰島素幫忙,似乎對糖尿病患者有利,但代謝過程卻明顯增加脂肪的合成,另外,人工果糖無法刺激產生胰島素、瘦素,此兩種荷爾蒙正是調節人體攝食量及體重的關鍵因子。
金惠民表示,「要民眾完全不吃糖並不可能」,購買含糖產品前注意標示,業者多會根據原料比例順序標示,人工果糖最好是「零攝取」,蔗糖比果糖好,糖類攝取採總量管制,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
關鍵字:減重、減肥、食物熱量、卡路里、含糖飲料、白開水、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