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水份有助排除尿酸
此外,多喝水也是降低尿酸的重要方式,如果排尿量過低,尿酸無法順利排出體外,也容易造成尿酸值偏高。但要注意的是,避免讓尿酸值出現劇烈起伏,一旦變化太大,反而容易造成結晶體。至於開刀或是感染而造成的尿酸升高,則屬於短暫性的問題,只要危險因子解除了,尿酸應可恢復正常。
先緩解疼痛 再降尿酸
臨床上,若在痛風急性發作期,醫師會先給予消炎止痛藥,緩解患者的症狀,之後若尿酸值超過9mg/dL,再考慮採取藥物治藥,評估給予尿酸排除促進劑,或是尿酸產生抑制劑。
當痛風發作時,如果只給予降尿酸藥物,可能會加重患者的症狀,確切的原因目前並不清楚,可能是藥物抑制酵素不要產生普林的同時,也讓酵素一時無法處理尿酸,讓尿酸排不出去,亦或在發炎部位的酸性環境之下,尿酸如有變動更易結晶沉澱,而讓症狀加劇。因此,在急性期時應先解決患者疼痛的問題,之後再評估降尿酸的需求。
未治療 1年內近8成復發
痛風發作後,即使沒有接受治療,大多在1周內,症狀即會自動解除,但要特別注意的是,若未接受治療,1年內約有7至8成,會再發生第2次痛風。由於1年內復發的機率很高,患者一定要接受追蹤,並採取適當的藥物治療,減少再發作的機會。
醫師通常會先以藥物降低患者的尿酸值,約3個月後評估藥物的效果,若患者尿酸值已降到正常值,可考慮暫時停藥,等3個月後再行評估。
通常患者尿酸偏高,顯示身體機能對尿酸的排除能力不好,若患者停藥後,尿酸再度升高,還是得繼續用藥。過去教科書記載,服藥兩年即可停藥,但醫師發現,多數患者一旦不吃藥,尿酸值會再慢慢升高,高尿酸血症跟其他慢性病一樣,要吃多久的藥物,很難論定。
除了用藥之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也必須多注意。雖然沒有直接證據顯示,尿酸高會造成高血壓、糖尿病,但尿酸高者,常會合併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患者必須控制體重,除了可望降低尿酸外,也有助於控制血糖和血壓。
治療痛風的常用藥物
類型
|
藥物 |
使用時機與特性 |
注意事項 |
急性緩解 |
非類固醇類消炎藥(NSAIDs),如:炎達益Indoy、能百鎮Naposin等 |
急性發作時可減緩患者疼痛 |
可能造成腸胃不適,不宜長期使用。 |
局部注射類固醇 |
抗發炎 |
可能造成血糖上升;停藥容易產生回彈,症狀會更嚴重。 |
秋水仙素(Colchicine) |
可防止白血球吞噬結晶體;需在剛發作時使用 |
會有拉肚子的副作用;有些醫師會建議急性期後繼續少量使用,預防2次痛風的發生。 |
減少尿酸 |
尿酸排除促進劑(學名:Benzbromarone、商品名如:癒爾尿酸Urinorm、必消痛Benzon、優力康Euricon等) |
促進尿酸排除 |
注意腸胃與猛爆性肝衰竭等副作用,不建議急性期使用,若腎功能太差或有泌尿道結石者也不建議使用。 |
尿酸產生抑制劑(學名:Allopurinol、商品名如:安樂普諾Allopirinol、欣律Synorid、痛酸立克Tonsaric、蕊落立可Zyloric等) |
抑制產生過多尿酸 |
皮膚嚴重過敏,可能出現類似化學灼傷的反應;對肝臟和腎臟可能造成傷害。 |
出處:好健康雜誌 98/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