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售常見發酵乳產品:凝態優格、飲用優酪乳、稀釋發酵乳
近年健康意識抬頭,發酵乳除具有乳製品的營養價值外,還強調「含有腸內益生菌」、「增強免疫力」、「健康多一些,負擔少一些」作為消費口號,其中含有活性益菌,助於腸道保持優勢菌叢,抑制有害菌之生長,不僅可促進消化,亦可加強吸收作用,增加體內對鈣質之吸收率,對於不喜歡喝或是飲用後會造成不適之民眾,提供了另一個不錯的選擇。市面上常見發酵乳產品分為三種:凝態優格、飲用優酪乳及稀釋發酵乳。
市售常見發酵乳產品
發酵乳種類
|
相同處 |
相異處 |
凝態優格(凝態發酵乳) |
以生乳、鮮乳及其他乳製品為原料,經過乳酸菌、酵母菌或其他對人體健康無害之菌種發酵而成之製品 |
1.另外添加乳粉後經發酵成近固態之產品
2.每毫升活菌數1000萬個以上,乳蛋白質2.7%以上
3.10億個/100c.c. 活菌數 |
飲用優酪乳(濃稠發酵乳) |
1.原料經發酵或添加鮮乳製成濃稠狀之液態產品2.每毫升活菌數1000萬個以上,乳蛋白質
2.7%以上
3.10億個/100c.c. 活菌數 |
稀釋發酵乳 |
1.原料發酵後添加糖水調製成稀釋狀之產品
2.每毫升活菌數100萬個以上
3.1億個/100c.c. 活菌數
|
發酵乳產品停、看、聽(附表 95年度發酵乳產品-紅黃綠燈分類表)
飲用優酪乳及凝態優格很適合作為兩餐之間的點心或早餐食用,但常常糖的過度添加,以符合大眾口感,卻辜負消費者對健康的期待。95年7月份所調查飲用優酪乳相較於本會91年調查,飲用優酪乳外添加糖已有2~3成降幅,但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消費者在乳品選擇方面,根據2005年食品消費與通路調查,稀釋發酵乳不斷成長當中,佔了44.1%。但市售稀釋發酵乳外添加糖的比例最高,以200c.c.為例,有些添加糖量更高達7~8顆方糖(36公克),且大部分產品80%以上的熱量係來自於外添加糖,且其所含乳酸菌數只有凝態優格及飲用優酪乳的1/10,當消費者為了健康飲用此類產品,卻額外攝取到不必要的熱量。凝態優格亦逐漸成長,但其外添加糖量也不低,甚至高於飲用優酪乳,希望廠商能符合消費者期待開發更健康的”plain yogurt”(無糖凝態優格),還凝態優格”原味”。
世界衛生組織(WHO)及我國衛生署均建議毎人每天糖攝取量不超過總熱量的10%。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國不僅標示「碳水化合物」的總量,還增加「膳食纖維」及「糖」的總含量;英國也開始規劃依含糖量分綠( 小於等於 2.5公克/100毫升)、黃(大於2.5公克/100毫升,小於7.5公克/100毫升)、紅(大於等於7.5公克/100毫升)三個等級,相較我國的營養標示只列出碳水化合物含量。所以呼籲主管機關應在營養標示中增列「糖」的項目,以保障消費者「知」的權利。
低脂、零脂≠低熱量;低熱量≠健康;飽足感≠可以當正餐
當各家廠商攀上減肥、美容的風潮,推出「飽足感、低熱量」、「低脂」、「添加果粒」…等多樣化口味的產品,在利用這些口號、人氣名模代言的行銷手法或是創意包裝下,建立產品健康、營養的形象,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董氏基金會表示,市面眾多發酵乳產品包裝上標有「零脂肪」、「低脂肪」等字句,使得消費者誤以為該產品「低熱量」;另本會去年也曾調查過青少年減肥方法,發現有18%的青少年曾經使用優酪乳減肥,實際上,尤其是稀釋發酵乳產品主要熱量來源為「外添加糖」,而非脂肪;標榜低熱量的同時也可能是乳含量較少。另外有許多產品在標示上或廣告中強調「飽足感」、「低熱量」,誤導消費者將其作為減肥時之正餐,但實際上,此類產品無法取代正餐,不僅維生素及礦物質不足,長期攝取更會造成營養不良。
市售的飲品,往往都添加過多的糖,也成為大眾日常飲食中的一部份,由於添加的糖只含熱量,卻少含維生素、礦物質,所以每日攝取量以不超過總熱量的10%為原則。